KAI FACT magazine
我也是 KAI。 #14
FACT  No.14

我也是 KAI。 #14

 自1932年贝印的首批日本国产安全剃须刀问世以来,剃须刀产业便一直是支撑着贝印发展的中流砥柱。对产出刀片的心意始终如一,或许这便是贝印对刀具的初心。而桥本健吾与臼田雅史,两位小屋名总部的剃须刀研发员正是这份贝印初心的后继之人。

 “我从事剃须刀研发工作已经快十年了。在贝印,开发部门几乎负责从策划到准备投入大规模生产的每一个过程。当然,设计一直都是我的首要任务。即使到了现在,获得新结构灵感或创作出新原型依然会使我感到非常兴奋。”桥本健吾说道。
 从一家加热设备制造厂离职后来到贝印的臼田雅史入职还不到两年的时间。虽然看起来雅史已经轻车熟路地掌握了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但每每提及此处,他仍会反驳道:“剃须刀研发方面,我还有些生涩。毕竟与先前开发的加热设备相比,剃须刀的产品规模是截然不同。我可能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刚来的几天,在我见到贝印的开发跨度时,真的非常惊讶。”而后,他又接着说道:“但加热设备与剃须刀的研发框架上,又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将设计投入大规模生产的重要性等等。很高兴我能来到贝印,每当看到参与设计的模型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时,我都会格外的激动。”

 在未来,剃须刀的功能似乎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一现实使得许多人开始思考——剃须刀是否还存在着继续发展的空间。然而,桥本健吾的观点却大相径庭:“剃须刀直接作用于皮肤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本身。因此,单一的测试很难对原型产生全面的定性与评估。即使是同一个使用者,他的皮肤状态也会随着时间与季节不断改变。希望我能研发出一款适应此类变化的新型剃须刀来。也许,未来像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一样的新技术能够给我们的开发过程带来更多的帮助。”希望如此。或许我们很快就会迎来智能剃须刀出现的那天。

3D打印机是原型创作的关键。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尝试与错误,直至原型满足预期的过程。

有时,头脑中会闪现出关于新构造的灵感,然后我就会开始自主设计。静静坐在电脑前时,我总是梦想着我的设计能够商业化。

  • 产品总部 开发部门(剃须、美发)臼田雅史

    ①1年 ②设计的产品定案时 ③开发出满意度较高的产品 ④手工制作DIY ⑤大泉洋

  • 产品总部 开发部门(剃须、美发)桥本健吾

    ①9年 ②原型按预期运动时 ③设计具备多方面美感
    ④育儿 ⑤Porno Graffitti

Questions

  • ①何时从事这一工作
  • ②工作中开心的瞬间
  • ③今后工作的目标
  • ④休息日都做些什么?
  • ⑤喜欢的明星?

  • 分享这篇报道
  • twitter
  • facebook
  • pr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