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贝印第三代社长远藤宏治继任。上任三年后,他终于展开了期待已久的公司改革。改革初,他便合并六家分公司,成立了贝印工业株式会社。
改革中,社长宏治致力通过平等对待各部门、建立统一人事系统的方式,消除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间的隔阂。与此同时,努力打造更加优良的制造环境,通过政策鼓励员工学习经营思想。
改革次年,贝印如今的东京总部大楼在岩本町竣工。但此时也正值平成萧条中期,商品价格暴跌,经济形势异常严峻。随着各大批发商的纷纷破产,经济持续处于低迷状态。
尽管面临着如此困境,贝印化妆品部门却还是随着便利店的发展而日益壮大。另一方面,受大阪化妆品批发商丸三倒闭影响,众多买家亟需新供应商的出现。贝印借此机会,一举推出了 “Well”系列指甲钳与镊子以及刷子、梳子等非硬件商品。
作为贝印旗下拓展业务的一部分,社长宏治亦着眼于健康、医疗、美容领域。此类领域内的产品及业务开发被命名为“X产品计划”。
宏治不断扩大产品范围,范围扩张至微型手术刀及解剖刀的生产,进而医疗设备成为了贝印的产业支柱。此类新兴技术领域促进了贝印刃具锋利度的进一步发展。1998年,世界上首个三刀片剃须刀K-3问世。
K-3一经问世便销量激增,并在电视广告及活动中声名鹊起。当时受日元升值的影响,贝印美国的经营状况持续低走,为此宏治还为贝印美国推出了新的举措。他认为,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应由美国人设计,且最好在美国生产。1996年,贝印美国的25岁工厂经理与10名员工通力合作,开始研发配有内置折刀的多功能工具。经过反复实验,该产品终于1997年完成。
次年,Ken Onion的多功能设计中加入了SpeedSafe折刀快开机制,并赢得了BLADE SHOW年度美国制造刀具奖项。之后10年间,Kershaw刃具也曾多次荣获类似奖项,从而使得贝印美国占据了美国折刀市场第二的地位。
此外,贝印美国也通过豪华刀具“Shun”系列一跃挺进了美国及欧洲的厨刀市场。该系列发售于2002年,并成功引起了强烈反响。除生产销售外,宏治也开始通过海外生产及产品采购为日本市场服务。1992年起,他便在发展迅猛的中国陆续建立了三处生产据点。而贝印海外生产的目的便在于建立足以抵抗汇率及成本波动的生产体系。虽然当时存在着些许尝试与失误,但如今,海外项目已然成为了贝印成功的源泉,并为贝印的发展做出了持续贡献。